发布时间: 2022-05-09信息来源:
经过为期一年的优化升级改造,5月8日上午,渊智园正式对师生开放。
为改善坞城校区办学条件,优化人文自然景观,提升校园风貌,学校决定对坞城校区部分教学、学生宿舍用房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改造。校史博物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作为主要内容之一,就是在原科技园楼拆除后,原址新建校史博物馆,并对主楼外立面、校园北区道路管网及渊智园进行升级改造。
以校史博物馆为中心,通过“两轴一环”(“东西轴”为主楼——校史博物馆——渊智园中轴线;“南北轴”为步行街——山西大学堂牌楼——南、北牌坊;“一环”为德秀路——渊智南路——北学士路)相互连通,本着“修旧如旧、经济节约”的原则,尊重现状的基础上,结合校史博物馆功能,将山西大学历史人文与校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。
自2021年5月开工以来,始终坚持一手抓防疫不放松,一手抓工程有序推进,勠力同心、攻坚克难,夺取了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的双胜利。目前校园北区道路拓宽、活动场地铺装改造、架空线缆入地、行道绿植优化改造等已分别在去年暑假、寒假时完成。新建校史博物馆及渊智园人文自然景观优化改造已全部完成。
新建的校史博物馆整体呈“山”字形布局,总建筑面积为5861.76㎡,南北西区为三层,中区四层,外立面设计与主楼、周边学生公寓,在强调整体和谐、风格统一的同时,适当增加建筑细部的灵活性。立面材质采用仿青砖真石漆,充分表达古朴典雅、与时俱进、和谐创新的文化理念。馆内一层为校史展览馆,正在布展,二、三层为博物馆及科研实验室。
渊智园位于主轴上,分为东西两区。以丰富场地功能、完善景观结构、增加文化亮点为指导思想,结合园内现状资源,将百廿山大文化传承融入现代科技创意元素,对绿地绿植、假山水景、人文古建、艺术造型等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,对园内长势较差树种进行更换,增加近人空间乔木灌木树种,营造植被层次丰富,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,季相变化丰富,校园文脉与绿化相结合、赋予百年老校时代特征的花园景观。
人文荟萃西花园
以不同时间节点代表性事件为文化载体,着重呈现百廿山大深厚文化底蕴与优秀历史传统。新建“山西大学堂”牌楼,门前两侧分别是山西大学创始人岑春煊、西斋总理李提摩太铜塑雕像,门首高悬匾额“山西大学堂”,为时任督办沈敦和先生1904年题字,大门两边悬挂常赞春(民国时期学校文科教授、国学大家)、姚奠中(建国后文学院教授、国学大家、书法家)书写的楹联。同位于南北轴线的“登崇俊良”“尊广道艺”牌坊,均按照早期型制搭建,匾额字体均经历史考证、经书法家修正后使用。
新建一处文化长廊,连接南牌坊、西南侧景观亭,与北侧长廊形成南北对景。文化长廊为双侧柱廊,设有坐凳与文化展示牌间隔,展示牌分别呈现了“新中国成立前”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”“改革开放时期”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”四个历史时期与重大事件相关的代表性建筑与人文历史景观。
姹紫嫣红东花园
东园为休闲区,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,以简洁、明快的设计手法,运用流畅线性组合,形成广场整洁大气、花园层次丰富、功能独具特色的总体效果。
进入花园东南入口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叠水景石,小瀑布潺潺而下,池中游鱼欢腾跳跃,沿石阶拾级而上,沿途海棠、樱花、丁香、连翘姹紫嫣红,乔灌藤草、苍松劲柳,漫步其中不由得心旷神怡。绿树掩映中,两处古亭若隐若现,与西园翻新修缮的廊亭相互映衬,分别取名致雅轩、静心阁、经业亭,亭内楹联有的豪放大气,有的清新雅致,无不赏心悦目。环绕假山脚下则是400米塑胶健身步道,将园内功能活动区相互连通。
位于中轴线东端的校歌广场,背景为石刻山西大学校歌,前景为三座琴声铜塑,沿中轴继续向东,路两旁银杏树下设有休闲长凳二十六处,每处坐凳侧面刻有一个山西大学历史事件或人物简介,并赋有二维码,扫码可详细了解学校与三立书院、晋阳书院、令德堂书院的历史渊源,及山西大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。路尽头为一处圆形花坛,樱花劲松背景下,鲁迅先生雕塑像屹立其中。
|
|
东园内原有的紫藤长廊由于年代久远,风化严重,但她承载着几代山大人的历史记忆,为此,进行了保护性修复。首先在园艺专家指导下对紫藤枯枝进行了修剪,然后搭设支护棚架保护紫藤枝蔓,为尽可能减少对植株本身及根基的影响,施工中尽量不适用机械设备,而是采用纯人工,通过工人师傅手提肩抗方式完成了长廊的复建工作,完美保护了古老紫藤。
焕然一新的渊智园融观赏性、艺术性、舒适性于一体,为老师和同学们倾力打造环境幽雅、自然和谐、功能完备的休闲活动空间。